江华文旅云>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瑶族织锦(八宝被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瑶族织锦(八宝被制作技艺)

项目所在地江华瑶族自治县


2016年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7.jpg


江华瑶族八宝被有犀牛望月、双狮抱球、麒麟送子、金龙出洞、丹凤朝阳、葫芦藏宝、蟠桃庆寿、富贵有鱼八种不同图案,因而统称“八宝被”。


微信图片_20191221144504.jpg


瑶族八宝被由被面镶嵌到被里组合而成。织被里用麻或棉纱经过漂、晒、洗、染、浆等工序,纺成缠绕在竹筒上的纱锭。织被里先牵纱,把成形的纱锭牵拉成经线,长度视情况而定,绕上织布机的卷轴,再把小纱锭分别放入几个梭子中,作为纬线使用,让纬线在经线中交叉穿过,织成“家织布”。


微信图片_20191221145013.jpg


织被面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老式织布机,用白色纱线搭配,用自制的蓝靛染成蓝色、青色的纱线织成平统被面,或再配以从市场上买来的彩色丝线织绣成具有各种图案文字的被面;二是不用织布机,将宽约0.1 米,长约1 米的棉纱的一端挂在腰带上,另一端挂在大脚趾上,或者捆在柱头上,只用一把3 ~ 15 厘米长不等的竹片即可编织用作镶嵌被面的小花带。


微信图片_20191221144254_副本.jpg


瑶族八宝被主要花纹有女书纹、万字纹、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民谚纹、字蝶纹、盘王过海纹等。


微信图片_20191221144955.jpg


瑶族八宝被主要分布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河路口镇、涛圩镇、大石桥、广西富川、钟山等平地瑶地区。


微信图片_20191221145029.jpg


宋朝时期,瑶族妇女们生产出以青蓝为主而色分五彩的“瑶斑布”,广泛用作床单、被面、帐帘、服饰材料。而以蜡染之法精工细作的“瑶斑布”被面,即是瑶族“八宝被”的初期形态;明洪武初年,大量瑶族人口开始在江华之地定居,瑶民们广种棉麻,纺织、靛染业随之兴起;清朝道光年间,瑶族织锦(瑶族八宝被制作技艺)及其基本图纹形态趋于成熟并相对定型。在工艺流程上,漂、晒、洗、染、浆的工艺流程得到普遍沿用;在编织规则上,形成了通俗易记的编织口诀;在纹、字使用上有了套路;在图形方案上,有了基本定型。道光十一年(1831 年) 发生的江华瑶民赵金龙起义历史事件列为“金龙出洞”,成为八种基本图形之一,普及到瑶族民众,也集齐八卦之数,“八宝”之名由此产生。


微信图片_20191221144442.jpg


它使用的原料大多为棉纱,只有少量的麻和丝,蕴含着主人丰富的情感因素,它制作工艺比较独特,广泛应用于当地瑶族日常生活之中;它是瑶族民俗的重要载体,许多瑶族文化、图案、诗文及其挑花刺绣工艺和染色技术通过八宝被传承下来。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