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馮乘,后为江华,曾称云溪,今江华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以善歌出名,有歌仙刘三妹。传说刘三妹即歌仙刘三姐,宋人王象之的《舆地胜纪》卷九十八中载:“刘三姐在阳春县,有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山,称为“三妹山。〞,其书又注云:“刘三姐,春州人,坐化于岩石之山,因名。”现据考究略述一二。
江华曾有善歌老父,声振山林而有歌父山之山名。据《唐地理书钞》辑《盛弘之荆州记》中载:“有老父少不娶妻而善于讴歌,闻者莫不洒泪,年八十余而声逾妙。及病将死,因命乡里六七十人舆上穴中。邻人辞归,老父歌而送之,声振山林,响遏行云,余音传林,数日不绝。”又据清同治《江华县志》方域中也载:“歌父山,馮乘县有善歌者,声振林木,故名。旧志在县东南九十里。”据说江华岭东黑山口、宝昌洞、岩口铺等地和广西桂岭都有歌山。
江华民歌遍城乡,有趣有闻。据我所知,江华各族同胞都爱唱民歌,以歌言志,以歌传情,而特以瑶族同胞为最。江华瑶族同胞,在山唱山歌,男女对唱情歌,嫁女坐堂唱嫁歌,亲人辞世唱号歌,祭祀盘王唱大歌。古邑江华是歌的海洋。曾记得,小时跟大人到老虎坑放牛时,天天似乎都可以听到有人唱山歌,真可谓是放开喉嗓唱,好远都能听得到,其中一些山歌,现仍记得,如“讲起唱歌我也爱,爬山过水山我也来。因为萝卜拉死菜,因为小妹才湿鞋。”、“看牛奶崽看牛王,看了三年称霸王。手上拿起赶牛棍,赶你老娘野老公。”、“你歌没得我歌多,我的歌崽用船拖。那年那月涨大水,一船塞死九条河。”,有味。
传说江华是刘三姐唱歌成仙的故乡。俗说“广西有个刘三姐,因为唱歌成了仙〞,句中这个刘三姐,也就是江华称的歌仙刘三妹,坐化于江华神仙岩。据清同治《江华县志》方城中载:“神仙岩,在县西二十五里,壁如削成,岩口宏敞,高数仞,中有二孔,若日月状,悬空架三木俗称神仙桥,险绝不可渡。遇朽时,辄有狂风驟雨。更易新桥,旁有洞略低,亦悬空疊砌,形如囷倉,中有石田阡陌,宛然又有石忤臼及糠米之状。其深处人不能到。相传有宋时仙女刘三妹肉身。”此县志卷之十二中又载:“刘三妹,兴贤乡隆城村农家女也,幼.遇異人,有仙术。与父兄蒔挿,三妹坐卧陇间,父兄分秧掷与之。各自归家,妹亦隨至,怪之,趨而往视,则已雁行完挿矣。后入岩中坐化,俗呼其岩曰神仙岩。〞 。又据清顺治《江华县志》中也载,兴贤乡里村居有神仙洞、牛屎田、花江等地名,看来这个神仙洞莫非就是历史上称的神仙岩。又据 已故的瑶学专家郑德宏收集整理的《盘王大歌》中也载:“刘三妹造千歌曲〞、“刘三(妹)作歌又作曲”、“刘三(妹)造歌三江口,人间学歌在江头。千人万人学会唱,唱起歌来解忧愁。”。
除此以外,江华民间仍流传着刘三妹唱歌传歌的故事,说刘三妹平时到处传歌,一不小心跌入山坳,大声呼救,一瑶胞从道县挑纸回家,听到刘三妹在呼叫,即将草纸铺地,叫三妹往下跳,三妹跳下跌伤,血滴纸上,竟成行行歌词。后因这些歌词得罪了官府,三妹遭追捕,后被追到白头山、宝昌洞一带,三妹变鸟飞走不见踪影,这天恰是阴历二月初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三妹,年年二月初一聚在此地域唱歌。此传说也载入《江华瑶族自治县志》社会轶事中。
又据《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载:“清陸次云《峒溪纤志志余》:‘’诸溪峒初不知歌,善歌自刘三妹始也。三妹不知何时人,游戏得道,……。其时有白鹤秀才者,亦善歌,与三妹登粤西七星岩绝顶,相唱酬,音如鸾凤,听之者数千人,皆忘归,留连往复,已而歌寂然,见二人亭亭相对,则已化为石矣。至今月白风清之夜,犹隐隐闻玲珑宛转之音。诸苗、瑶、狼、僮之属,遂祀刘于洞中忽替。后有作歌者,必先祀于刘,始得传唱。其南山之南,别有刘三妹洞,闻游人遥呼三妹,妹辄应云。”。此三妹洞,忽许就是江华的神仙岩,俗称的神仙洞。又据瑶族织锦传承人黄翠兰介绍,她是神仙洞人,娘家在鹅塘,离白头山近,她听老一辈人讲,在白头山和宝昌洞之间,原先还有一座七星桥和一个不起眼的七星岩,还有一口三姑塘,这三姑似乎指的是先辈歌仙刘三妹,因后人辈数太小了,所以敬称三姑。现在白芒营漕渡举办的歌会也十分热闹。刘三妹是瑶族同胞唱歌的“歌圣”,久之仰之。
江华民歌从古唱到今,一直唱到了北京。年年农历二月初一、六月六在黑山口、宝昌洞、岩口铺等地域有赛歌会,热闹非凡,吸引了无数来客。一九六四年在县城水口组织的全县性赛歌会,瑶族女歌手盘仲妹连唱三天三夜“不翻豆稿〞,一些民间文学专家叹之为“歌仙”。同年,十四岁的赵庚妹、周德成又将瑶歌唱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赵庚妹现被尊称为“歌妈”。一九七九年瑶族歌手赵荣谦又将瑶歌唱进了国庆三十周年招待会。一九九九年一月,江华瑶族歌手盘琴演译的《盘王之女》唱碟荣获第三十五屆亚太广播联盟设送基金娱乐节目金奖,江华民歌好戏连台。
江华是民歌的海洋,名副其实。如今,时逢盛世,江华瑶族自治县正马达声声,与时俱进,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大庆,“奔腾急”!
作者:韩开琪
一审:莫翠香 二审:陈冰 三审: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