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的《关于2019-2020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通报》湘文旅公共[2021]19号文件获悉,江华连续两年(2019年 2020年)获绩效评价优秀等次,居永州市前列,2019年、2020年湖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众满意度测评居全省前列,综合评估全市第一。这是对江华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建设的一个肯定。
据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安排部署此项评价工作,按照县市区自查自评、市州初评推荐、公众满意度测评、专家复核、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审议、省人民政府审定等评估流程,于2018-2020年分年度组织实施了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绩效评价工作。
2018年4月,永州市获批全国第四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江华作为永州市创建国家示范区的重要主战场,江华从顶层设计、广泛宣传、强化保障、修建设施、铸活动品牌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顶层设计明目标。召开县四大家领导会议,专题研究创区工作,在分析江华实际后提出了创建国家示范区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社会化;建成覆盖城乡、网络健全、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具有江华民族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华经验与江华模式,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借鉴示范和实践样本。
广泛发动聚力量。通过粘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固定广告牌、设置文化橱窗、印制发放资料、电子显示屏滚动、网络电视媒体播放播报、报刊杂志载文载图、开展文化体育旅游活动和文艺演出展示活动,宣传创建国家示范区工作,积极发动和引导全县社会上下参与国家示范区建设,让全县人民成为创区工作的主人和主力军;通过制定相关扶持和激励政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赞冠名方式吸纳民间资金举办公共文化活动,让社会力量成为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与建设的生力军,在全县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格局,全面增加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和发展动力。
强化保障抓落实。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罗建华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龙飞凤为第一副组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县直有单位和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高规格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同效的运行机制,创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及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课题研究组、设施建设协调组、督查指导组等一室五组的运作机构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推动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签订创区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考核指标细则与办法,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目标任务完成优良的单位和个人,在年终绩效考核中评定为先进予以表彰奖励。
修建设施强基础。投入500余万元完成了县图书馆改造提质工程,面积达标、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达到了国家部颁二级馆的要求,设立了综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盲人阅览室,地教献阅览室和盲人通道设施;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县民族文化宫的提质改造工程,县文化馆被定级为国家部颁二级馆,设立了文化表演厅、群众文化活动室、舞蹈排练室、书画艺术室、少儿文艺培训室和盲人通道设施;投资500多万元在全县16个乡镇建好了300㎡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室内设置了书刊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网络信息服务室、管理与辅助室、多功能活动厅,室外均配套建设了600㎡以上的活动场所;投资1.43亿元在全县312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工作,287个村建好了200㎡、25个村建有160㎡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县建好的文化活动广场中500㎡的32个、800㎡的88个、1000㎡的248个,每个行政村(社区)修建好60-300㎡面积不等的百姓大舞、设置了10-30㎡大小不同的宣传栏,配送了一套文化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和一套广播器材。投资近100亿元推进“八个一”工程,完成了水口中国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和涔天河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民族歌舞剧团升级改造与品牌打造,瑶族水街特色文化街区,九恒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实施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瑶族图腾园广场、火车站铜鼓文化广场、县民族博物馆改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视“村村通”、农村广播“村村响”和农村综合公共服务广播网设备设施工程建设。
开展活动铸品牌。每年举办瑶族盘王节、赶鸟节、药浴节、开春炮节、火烧龙狮闹元宵节、茶文化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广场舞、长鼓舞、太极拳健身、舞龙舞狮大赛;开展神州瑶都百姓大舞台周周乐群众文化活动,“城乡阅读·书香江华”全民阅读活动,瑶家火堂·乡村振兴文艺创作采风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六进”活动,送戏送电影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实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节庆、年年出精品”的工作目标,周周乐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和瑶族盘王节已成为湖南省重要的活动品牌,对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优化服务提效能。持续推进“三区”人才支持文化工作计划和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指导乡村文化建设计划,每年选派22名“三区”人才志愿者和10名文化工作人员到全县各乡镇及有关村寨,指导乡村组建文化队伍632支、群众文化培训讲座368场次、创作编排文艺节目180多个,组织实施100多场次文化活动,实现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3支以上业余文艺表演队伍、每个村2支业余文化表演队伍和每个村观看4场演出的工作目标;县文化馆、县公共图书馆、民族歌舞剧团配置了流动文化服务车,每年为乡村、企业、中小学校及特殊群体人员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车170多场次;县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配齐了专业工作人员,乡镇综合文化站足额配备了文化辅导员,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配备了公益岗位专兼职管理员,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按要求设立了对外免费开放服务项目,为城乡百姓提供了优质有效服务,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开展图书馆文化馆总分管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
创新实践出特色。实施“文化+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在湘江乡桐冲口村通过修设施、建队伍、设基地、活资源、促融合等方式,实现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探索出了以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脱贫振兴的成功典型案例,而且在该村示范引领下,涌现出了宝镜村、井头湾村、牛路村、庙子源村等文旅脱贫奔小康的示范村寨,在省内外产生了影响树立了榜样。撬动社会资本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支持引导九恒集团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贵德集团在江华拍摄电影和冠名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桂林开元旅游开发公司建设水口特色街区展示独特瑶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深圳天富来投资开发公司建设神州瑶族博览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方式对江华民族艺校提质改造后实施文化人才培养与研学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成功打造了天河瑶寨江华第一家瑶文化传承与实践教育研学营地。推进乡村睦邻文化交流合作工程:每个乡镇或村寨举办文化活动时,相邻乡镇或村寨选派业余文艺队伍和选送特色文艺节目参加表演展示,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互享。通过实施,盘活了全县的公共文化优质资源,彻底打破乡村之间长期形成的文化壁垒,提升了乡村业余表演队伍能力水平,培育了一大批专业化水准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既解决了单村难以组织开展整场文艺表演的实际问题,实现了每村每年观看4场特色节目演出的目标,老百姓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作者:解泽英
版权所有 江华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