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年菊月初八,天朗气清,拄手杖,趁机又一次走进县城老城区的“两河三岸”地,旧貌新颜,古今同框,令人心旷神怡,感叹不已,江华城区,日新月异。现略述所见,以赞“两河三岸”。
走出城内新街,经过解放西路,转入富丽堂路,右拐进入吴家巷老街,一路平平坦坦,旧貌变新颜。一直行至豸山山脚,驻足向东望去,一座高耸入云的石牌坊赫然入目,令人惊叹。牌坊正反两面分别刻着“豸山福地”与“两河三岸”石匾,两侧楹联更是意境深远:“寺联翠嶂接平湖高峡千岛胜境出人间,塔近青天聚圣水仁山万载英名传宇内”。“一城瑶色冠九洲,两河三岸誉四水”,将江华的山水人文尽收其中,引人入胜。
穿过牌坊,便是宽阔明亮的豸山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气势恢宏。其北有豸山,寺踞其前,塔立其巅,远眺亦可见沱江大桥与风雨桥的新姿。豸山虽不高,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据考证,全国名为“豸山”者,惟江华独有。古人徐霞客、革命前辈李启汉、江华同志,皆与这座山结下不解之缘,其历史文字闪闪发光。
广场西侧是沱江一小与古忠烈宫。忠烈宫左右分别题有“贯日”、“凌云”,主祭明代忠烈冯国宝。其东,东河与西河在此交汇,活水奔流,直下潇湘。潇水及潇水上游沱江、冯水,皆曾因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而闻名中外。河中的浮石,见证过多少舟楫往来的艰辛。
沿广场左行,便是古老的竹行街,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青石铺就的沿江大道。路中还刻意保留的古皂角树似愈发挺拔,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岁月沧桑之变。河岸边的新石栏杆上,雕刻着瑶胞十二姓与龙凤图案,既守护着一方百姓,也唤起了各族同胞的共鸣。
凭栏远眺对岸的白沙洲,一片绿树成荫,清凉之感扑面而来。继续前行至大码头,曾是昔日放排人上下的渡口,如今已是青石板铺就,层层叠叠,从路面延伸至河边,蔚为壮观。
南行不远,左转便是瑶族牛角长鼓雕塑群广场。弯弯牛角直指苍穹,瑶韵浓郁,风情独具。再往南,便是有名的萧家码头。修旧如旧的码头畔,河堤上新旧碑刻相映成趣。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曾在此取景,盘老五与吴爱花的爱情故事曾在此演绎,为沱江即双河镇增添了爱恨和情仇。
又南望,古老的西佛桥横跨两岸,桥上人来车往,人气满满。上桥细观,两旁石刻石雕,古色古香,令人目不暇接。遥想当年,正是那位被戏称为“蠢牛知县”的车莼村,倡修此桥,造福了江华百姓。
伫立桥头远望,象山(狗公山)尽收眼底。不远处,江心洲正在焕发新姿。河边垂钓者悠然自得,河中摸螺人静静寻摸,时不时笑声朗朗,真一幅生动的民生画意。
以上仅是江华“两河三岸”风貌的一角,已足以让人沉醉,而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景色更是如梦似幻,让人感叹。目前,“两河三岸”项目建设仍在持续推进,对岸的鱼塘坡、白沙洲也将迎来巨变。展望未来,众志成城,江华必将更加山青水秀、人寿年丰,仿佛歌仙刘三妹即将归来,吕祖阁中的吕洞宾也将出阁同庆,全县欢腾。现谨以拙诗一首赞之:古邑冯乘今胜昔,河岸巨变慨而慷。各族人民齐奋起,定叫瑶都披新装。
作者:韩开琪
一审:莫翠香 二审:陈冰 三审: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