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百姓对好官的美誉。清者,清廉也。《楚辞·招魂》中就有:“朕幼清以廉洁矣。”之句。金、元好问《薛明府去思口号》诗曰:“能更寻常见,公廉第一雄。只从明府到,自信有清官。”清官,难当。清官,史书又称循吏、良吏。虽说清官难当,但古代清官却也不乏其人。明主也有时见,其人其事,轶闻却也有趣。现略述如下,或许有益。
奉法循理的公仪休。公仪休,鲁博士也。以高第为相,奉法循理,百官百正。使食禄者不与民争利,居大者不欺小。时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 “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茄而美,拔其园葵而种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所贱其货乎?”
严禁官商的宋太祖。据《名人与廉政》一书载:“宋太祖赵匡胤执政时,深知官吏经商,不仅分散精力难于勤政,于民疾民苦不能善视管理,还会因热衷于逐金逐利,极易长贪污风,导致政治腐败。因此,宋太祖下令不许官吏经商贸易。琼州知州周仁俊私下与人经商,经查实后,被降职为平凉县令。漕州刺史白全招与人合资在当地经商,发现后,被削职为民。兵部郎中曹匪躬遣人自秦州往江浙一带贩运紧俏货物,被宋太祖处以死刑,尸体还暴露街头示众。”
铁面无私的包文拯。北宋包拯,亦称包文拯、包龙图,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举进士,初为中郎,迁开封府尹,为政铁面无私,不畏权贵,后居相位。尝曰:“在明无私照,至公无私徇,治好雄,正王法,当用铁石心肠。”初执皇亲如律问罪,天子莫能救,次拿曹国舅下狱,拟填袁文正父子之命,及后大赦天下,止免曹大舅一人,曹二舅竟问罪填命。前后公案,直究到底,皆无冤枉,人呼“铁面包青天”。
不置田宅的王旦。北宋王旦,山东人。真宗时,官至宰相,任期达十二年之久。《宋史》载:“旦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急财为不义尔。’真宗以其所居陋,欲治之,旦辞以先人旧庐,乃止。”
不灭敌不营第的岳飞。南宋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官至清远节度使。宋高宗原先想为岳飞建造一座住宅,岳飞推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还说:“敌未灭,何以家为? ”有人问他,天下将何时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两袖清风的于谦。明于谦,浙江钱塘人。曾任监察御史和河南、山西巡抚、兵部侍郎和尚书等职。在做兵部尚书时,有一次巡视河南,回京之日未带一礼,当时有人对此感到十分惊讶,议论于谦太傻,说不要白不要。于谦听后,淡然一笑,作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遭奸臣诬陷被抄家处死,于谦舍中一贫如洗,除封存的皇帝所赐物外,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真可谓是“两袖清风”。
江华循吏林昆琼。据《江华县志》卷之四·治绩中载:“林昆琼,候官举人。乾隆五十年知江华县,后移永明。清正自知,所在听断若神,一时称循吏者,无不首举昆琼云。”
清官,民之表也。古代百姓望清官若大旱之望云霓。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但愿我们每一个党的干部“人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今人胜古人。
作者:韩开琪 庞江宏
一审:莫翠香 二审:陈冰 三审: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