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都,古邑冯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多名胜古迹,快行亭,就是其一。江华快行亭位于江华沱江镇江渡自然村、沱水河岸,历尽沧桑,至今已有二百七十一年之久的历史了,被誉为“瑶家第一亭”。2018年即农历戊戍年国庆节前后,有幸与县地名办、档案局、文管所、海事局的同志赴快行亭一览风采,让人大饱眼福,初识真容,赞叹不已,现将所见亲闻整理综合如下,以宣传江华、宣传江华瑶都的名胜古迹。
江华快行亭遗迹保存至今。从县城沱江乘车出发,经蚂蟥塘、江渡光伏电站到江渡大桥,在当地的父老乡亲的指点下,在江渡大桥西桥头下车,西折行数十步,即踏上湘粤古道的青石板路,左边是稻田,右边是树林,而沱水当在其侧。再行,石板路没于杂草之中,已无路,往前一看,只见一丛树木挡住了去路,近前发现快行亭就在其中,隐隐可见。为走进快行亭,沿快行亭之南边茅窝小路前行,踩过刺蓬,右转到快行亭的西面,边走边数,快行亭的南墙长约十七、八步。在快行亭西亭门前,清除了地上的一些树枝和刺蓬,发现了地上的《快行亭》匾额,抬头东望,快行亭的石墙和亭门横在眼前,墙顶端的宝葫芦石雕形象屹立于其上,不动不摇。其亭门之北向,一条上下渡口的石阶清晰可见,仍可以过人到达渡口边,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渡口、快行亭的繁忙情況。如今修了江渡大桥,双车道,人、车均过桥,渡口、快行亭均荒芜了,于亭西石墙前,伸手向上粗测,可知亭高约两人伸手高,亭墙宽步量约十一、二步之距。从西亭门进入亭内,可见小树、杂草丛生,环顾四周,发现四周的亭墙仍在,大块大块的青条石砌就而不用砂浆,四根粗大的承樑石柱耸立其间,还可见众多碑刻、石台似神龛,均在。抬头上望,可见一根大木樑仍架在石柱、亭墙之上,似乎已难以支撑了。快行亭老了。
别出心裁的快行亭亭名和亭名匾额让人神往。据今所如,江华全县乃至全国似乎无此亭名,为江渡独有。用手小心抹去快行亭匾额石刻上的落叶和泥尘,刚劲有力的“快行亭”三个楷书大字就映入眼帘,方方正正,一丝不苟。其天头为蟠龙图雕,左右均为龙,地头雕海涛图像。飞龙在天、凤凰来仪。四海升平、前程似锦,可算是一方石雕刻珍品,全国少见。
词韵双馨的亭对入木三分。抹去石刻对联的灰尘,清除字隙中的杂物,蹲下默默地认读和默诵,真是一种美的享受,经典。先说亭东门的门联,上联为乘骖暂息堪止步,下联是过客不忙且停车。乘骖对过客,暂息对不忙,堪对且,止步对停车,对仗工,平仄韵,朗朗上口。乘骖当是马,过客人之称,止步即停步,下车即停脚,休息一下再上路。再看亭西门门对,上联是万里山河分月影,下联是九衢风土带花香。李白曾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之诗句,初中语文古诗文中也有古诗句“柳挂九衢丝,花落万家雪。”分月影意共婵娟,带花香谓和谐的自然、人文环境,遍山遍野的野花真香,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再观亭内东石柱的对联,也会令人倍感亲切,上联为野鸟百声多恋客,下联是幽亭触处自生春。一片阳春三月的好景色,怎不触景而生情,行匆匆。再看亭内西石柱上的对联,上联是浩气欲何之,且向江亭静坐,下联为客舟已去也,暂停渡口谈心。此联较深奥,但仍接地气,静坐谈心人人都懂,但欲何之,已去也,似乎有点难懂,其实仔细琢磨也不为深,其意大概是有伟大抱负的客官您要去哪,有什么美好的梦想,请在此亭暂停歇息一下,现在渡船才过去,要稍等一下,不如先坐下来在渡口拉拉家常,免得生烦恼。不觉得在久等渡船。此联越读越开心,古今皆适用。绝句也。
存史资今的碑刻光彩夺目。碑刻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借鉴,不能忘记历史。除“快行亭”匾额石刻之外,据目前寻到的石碑刻计十五块,其中文字碑刻7块,在众多凉亭中十分罕见。走进快行亭西亭门,不难发现其左侧树的一块宣统二年的捐款功德碑刻,字迹秀丽清晰,捐款姓名分七排刻入,约一百四十人,下列捐款,如姓名之首就有唐振秀捐银拾捌毛正,陈尚志捐银拾肆毛,曾芳纯捐银拾肆毛,李运魁捐银贰拾毛,最少有捐一毛的,其中欧阳文选等十六人,碑中载“各捐洋银捌毛”,碑刻落款经仔细辨认为“宣统二年吉立”。据考,当时的货币称银元,有称大洋、洋银,俗称元宝,另铸有一角、三角的银币发行。俗称一毛、三毛。十个一毛银币就相当于一个银元。捐款姓名流传至今,你说光彩不光彩,用心“勒石励来兹”。此碑至今已有九十八年了,在快行亭西西亭门之右侧有 《重修渡亭碑记》石刻,其前言如下:“重修渡亭碑记,天时利,无巨资则不足以创始。无常款则不足以图终。江渡义渡之设已阅数十年。间且田田则不乏膏腴也,间其房屋则是避风雨也,大岂不是利行人而垂永远者。无如水旱频仍,遂使沧桑屡易,田多变瘠,南阡北陌,莫给饕食。屋小如舟,迭经巨浪洪涛,难为居处,尚不设法弥补,势必废于半途。是以邀集同人,各持捐簿,解囊捐栗,俾仓廪不至于空虚,庀石鸠工,庶墙垣可望其坚国,谨启。”读来句句在理,文笔也绉绉。接下来是开列捐款姓名款额,分列八排,约二百四十人,真众志成城。其中列刻于首的有朱灿龙捐银陆拾毛,朱玖昞捐银伍拾毛,伍如翰捐银伍拾毛,朱泰意捐银伍拾毛,朱熙登捐银肆拾毛,伍宝南捐银叁拾毛,其年代未刻,现据碑文中“江渡义渡之设已阅十年”之句和无“洋银”宇样,估计此碑大约成立于民国时期。
“梦里寻它千百度”。在快行亭南面内石墙的顶面还发现一块可证明快行亭始建的时间。细用心扫抹彰显之后,均为略可识读。其一是《两岸码头碑记》,全文如下:天下之事,有创必有修,有废必有兴,此事经之必然也。我邑江渡,素称通衢,上达两粤,下通郴、桂,往来行人,络绎不绝,所亦江邑之要道也,昔在壬申之岁倡议,乐捐者始创快行亭,下即修砌石梯二十有二,俾登舟者籍以便上下,非所以往来与。但历年久远,无不圮坏,巨浪奔腾,难云康庄,兹有好善者黄德并伍荇其人,于壬子之秋,意欲勉力修砌,奈独力难之。爰募仁人君子相期解囊共励斯举,是江之南增其旧制,其石梯有四十也,是江之北造以石梯,等级十有五也。将见两岸码头,威歌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此登舟者得免泥塗,涉江者均履荡平,皆诸君子资勷之力也。敢谓修废举坠为广种福田也乎!今直告成之日,敬将芳名勒诸片石,永垂不朽云!江华乙酉科岁进士伍蓉撰书。 总理:黄德、伍芳池共化银十二两,各捐一两。会首:刘达九化银二两四钱七分五……乾隆三十七年季冬月。”此碑记化银人为十四。碑文中始创快行亭为壬申年当是乾隆十七年,即公元一七五二年,至今已二百七十一年之久了。而再值得一提的是快行亭之东亭门外之南石墙边竖的《建造江渡口石桥并修路碑记》,现摘录如下:“城北七里许,有江渡,上通两粤,下达三湘,要道也……余维上古粱平古道,载在礼经……举世之人尽如诸君之热心公益以尽国民天职而谋社会幸福,天下何事不可图,国前途亦大可望矣,岂区区一地之沾溉乎哉,需好名庸何哉,爱缀数言以励诸君以自最云尔。 邓云程捐银拾元,李澍春十二元……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仲冬月。”其捐银人为七十人。据考,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民国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至今已一百零六年了。由此可知,快行亭坐落之古道似乎曾称“粱平古道”“上通两粤,下达三湘,要道也”。其它有文碑刻在此不述,但也是极珍贵的。其无字石雕刻,快行亭东、西亭石门上的横条石的石雕刻,也算精美绝伦。东门为“双龙戏珠”石雕,西门为“双狮戏球”石雕像,此二石门楣石雕刻均保存至今。
快行亭墙上的二方古钱石雕刻砌石十分引人注目。在快行亭内观光中不难发现在北墙中段嵌有二方古钱镂空石雕,憩行人均可看到,都乐见之,出门求财,钱就是财,亭亭发财,路路发财,大家发财,不是皆大欢喜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类命远共同体”。江华要振兴,志在必成。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紧跟以习总 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省市委和县委的领导下,砥砺前行,保护和利用好珍贵的名胜古迹,服务于新时代,服务于未来,让中国的名胜古迹 “活”起来,发扬光大。
作者:李诗璇 韩开琪
版权所有 江华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