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幸阅读了《永州日报》总 2881期周一谋的《舜所倡孝道值得继承发扬》一文,感触较大,因为据我所知,建国以来在报刊上弘扬古人孝行恐怕还算第一次。文章中说:“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是我国农村的先进典型,被誉为‘天下第一村’。该村十分重视两个文明的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注重养老敬老等传统美德的发扬。该村搞园林建设时,建有祝贺老人健康长寿的五座长寿亭,作为老人的游憩之所;又在园内设置《二十四孝图》的塑像,目的就是为教育青年继承赡养老人和孝敬老人的传统。”
“古为今用”,在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今天,华西村是做得何等的好啊!古人曰:“夫孝为德之本”。我想继承发扬舜帝所倡导的孝道大概也在“有利”之列吧!子孝父慈不正是中国平民百姓生男育女一生所追求的吗!“一孝利而万善从之”。
“孝”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在中国产生很早,其基本观念是孝敬父母,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强调“孝道”而经久不灭。
为观今鉴古,特据江华瑶族自治县档案馆藏和流传的口碑材料,本着 “古为今用 ”的原则对流传于社会的前后的《二十四孝》故事择十介绍如下,其中似有几分真实又有几分神奇。
孝感天地的舜帝。孔子曰:“舜帝大孝也与!”。江华瑶族自治县任涛等编著的《平地瑶哥选》中载:“第一行孝舜郎君,万山耕田孝双亲;二十四孝为第一,因孝得做皇帝身。”舜帝姓姚,史谓其光华之德可合于尧,号重华,瞽瞍之子,性至孝。舜之生母死,父娶后母生弟象。父顽母嚣弟象傲,父听母言,尝欲害舜。舜孝,不违亲命,一日使舜井,象以土复井,舜从井旁穴洞出。又使舜修粮仓,象拔梯纵火焚之,舜挟斗笠飞身而下。舜终不怨亲,并竭力事亲,不记前仇,并封象于有庳这地,现湖南永州市双牌县江村一带是也,道县在舜帝时为“有庳之圩”。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隋】花木兰,父弧,商丘人。时民苦征役,父亲劳且病难以从征,为官史所逼,花木兰乃束装出门,代父戊边从一十二年而人不知是巾帼,后功封孝烈将军,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哭竹生笋的孟宗。【吴】,孟宗,字恭武,少丧父,母老病重,冬日思竹笋煮汤食,宗无计可得,乃前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根,宗持归汤奉母,母食疾愈。时竹笋今冬笋是也,为山珍,干制即称玉兰片。
扇枕温衾的黄香。前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编的《新三字经》中载:“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情深长。”【汉】黄香,字文疆,江夏安陆人。廿九岁时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皆称其孝。后勤耕苦作事父至孝,夏天为父扇凉枕箪,冬天先以身暖其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人称“千古一黄香”,官拜尚书郎,后迁尚书令。
卖身葬父的董永。董永在民间流传甚广,电影《天仙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为葬,从里人裴氏贷钱一万,约以身为奴。葬毕,忽遇一女子求为妻,同志裴家作奴。债主令织缣三百匹经偿债。一月完毕,妇曰:“我天女也,因君至孝,玉帝令我助君偿债。”言毕,凌空而去。后生子仲,送董永抚养之。葬父将身卖,孝感动天庭。
恣蚊饱血的吴猛。【晋】吴猛,年八岁,性至孝,因家贫床无蚊帐,每夏夜为免蚊噬亲,猛任蚊攒肤,任蚊叮咬饱血,虽多不驱,爱亲之至。
衣芦顺母的闵损。【周】闽损,字子骞,孔子弟子,鲁国人,性至孝。早年丧母,父取后母,又生弟蒙、革。后母视亲生和前母生有别,冬天亲生二儿衣棉絮。闵损衣以芦花。一日,损为父驾车,体寒失靷,损不能执。父知之,欲去后母,损苦劝之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乃止。后母因此感悟,遂以慈损,全家和睦。
卧冰求鲤的王祥。【晋】王祥,字休徽,沂州人,早丧母。继母宋氏不慈,于父前每揭祥短,祥不以为恨,奉继母极恭。冬日,母思食生鱼,天寒地冻,祥解衣将破冰求之,冰忽解冻,双鲤跃出,祥获归供母,世传为佳话,
泣杖忧亲的韩伯愈。【汉】韩伯愈,性至孝,每有小过,母怒,令跪笞之,亦不泣。一日,母笞之,泪下,母曰:“他日未曾哭泣,今何泣也。”愈对曰:“他日笞痛,今母力不能使痛,哀矣,故泣耳。”母泣亦投杖,母子情两伤。有诗赞曰:“跪受慈亲杖,中情不觉伤。施行无力处,两鬓感苍苍。”
分树生情的田三郎。【隋】田真。田广、田庆,兄弟三人重孝义,欲分财,堂前一颗紫荆树议分三段,晓即憔悴。于是议不复分,紫荆树又复茂。紫荆树结的紫荆花,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上的花是也。
毛泽东同志生前曾有诗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但愿我神州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实是当今百姓的心愿。
作者:庞江宏、韩开琪
一审:莫翠香 二审:陈冰 三审:郭辉
版权所有 江华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