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古为冯乘,今江华瑶族自治县,誉“神州瑶都”。江华豸山,邑人赞称宝塔山,历史悠久,景胜迹奇,推为仙境,不失为旅游观光和朝圣的好去处。豸山寺山门有古对联石刻赞曰:“一县名区推为仙境,两河活水洗尽俗缘”,有史学者认为这幅对联应是清代道州书法家何绍基的手笔。
江华豸山 1985年被江华县政府列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 8月 16日又将豸山上的凌云塔,豸山寺分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豸山又辟为豸山公园,新建豸山园牌坊一座,牌坊正背两面分别雕塑有 “气贯萌诸 ”、“情凝潇湘”、“寺观贻荡”、“塔引龙腾”、“揽古今”赞词,均字意深刻,书法秀美,为豸山平添了不少光彩。1996年凌云塔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过去长期以来,由于豸山地处江华,永极边际,山高水远,交通闭塞,虽名而不甚彰,“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未迂之琛也。1989年 2月 13日香港《晶报》“神州览胜”栏目中载吴汝宁撰写的“江华豸山寺”文章,豸山和豸山寺才名扬在外,知者愈多。
江华豸山记载早。早在明万历年间,《江华县志》中载,“豸山,在县治东,一名蟆拐山,逆流而上,堪舆家以为水口禽星,最有益于从治者,万历辛丑孟义吉,知江华县事刘时徵为《江华县志》作序。又清《永州府志》名胜江华中载:“县东一里有豸山,东南向矗然而高,通体玲珑,前临沱水,一名虾蟆山。岩壁中嵌小庵,又折而上,有岑楼,可望苍梧、九嶷山巅古松百余株,极奇峭之致”。清光绪十一年重修的,《湖南通志》中也载:“江华豸山,在县东一里,耸然而高,通体玲珑,前临沱水,一名虾蟆山。一统志:国朝蒋琛《豸山记》:山在城东半里许,沱水附入于漾,潺潺幽响,循山而出,水上断壁嵯峨,倚石作阶,拾级而登可十步许,从断壁东上,循径至山腰,一庵龛石中,又折而升楼,下临无际,俯视田畴,恍惚似罨画,人行如螘,蠕蠕然动,远眺苍梧诸山,青黛若绣,燕坐其间,塵暄既远,万簌阒寂,可以习静,避俗之士,恒乐游之。”上述明万历辛丑《江华县志》中有“豸山”字,万历辛丑即为公元 1601年,据此江华豸山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四百一十三年,几经“期頤”,可谓久矣。又据明万历四年丙子时称麻拐岩中《新建观音阁、玄帝宫记》摩崖碑刻考,此豸山上的碑刻文字却比万历辛丑《江华县志》中的豸山文字还要早十三年,至今已有四百二十七年了。
江华豸山山水美。据我们所知,以“豸”名山,惟江华独有。据查全国一百一十九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能有“豸”字的山名也只有福建连城的冠豸山,其主峰形似古代法官的獬豸冠帽子而取名,而江华豸山是以“豸”为名。郡守萨迎阿作《豸山》诗赞曰:“拔地起崔嵬,云屏月洞开。逝川流不尽,行客倦犹来。飞阁瞻仙佛,吟帆唱乃欸。江城界楚粤,一豸镇邪回。”细细品来,余味无穷,而实情实景,却不负盛名,奇险深幽,如有豸山一游,令人驻足,流连难返。豸山如绣,古树参天,竹林藤蔓横直,郁郁葱葱,山西山有四百级大理石台阶,逶延几曲,一路到顶,绿茵铺地,一路鸟语声声,花香阵阵。山巅东南,峭壁直立,沱水拖兰,潺潺幽响,直下洞庭,极目远望,山峦叠翠,九疑苍梧,老城新区,尽收眼底,天开地阔,心旷神怡,似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豸山景美,其名也奇。豸,神判之兽也。《康熙字典》中载:“虫豸之豸为獬豸”。1966年的《新华词典》中也载,薦,獬豸也,旖也作豸。据上所载,獬豸、獬薦就是豸,一兽三名。南朝祖冲之的《述异记》卷上中载:“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又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八二引《神异经》又云:“东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觸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任法兽。故狱皆东北,依所在也。”我国古代杰出的旅游家、地理学家、千古奇人徐霞客曾于崇桢十年丁丑即 1637年 3月游江华,二次往返游豸山,据此也可知豸山之迷人。
江华豸山古迹多。豸山顶上有凌云塔,又称文塔,有称白塔,邑人又俗称宝塔,建之以昌文运。雄伟壮观。现塔身外壁嵌有《凌云塔记》碑刻存世:“距邑城东南里许,有豸山焉,峭壁摩空,悬崖俯流,灵境也。余下车伊始,邑绅唐为煌、游道南等议建塔其巅,筑石为基阅十稔矣。岁戊寅王君朗清方佰适在籍,惜功之未竟也,爰捐资独修之。王君义勇冠湖湘,勋名勒钟鼎,同治间尝输饷数万金,请于朝,永广本邑学额,微举异数,盖已彪炳缪庠矣。兹复以斯塔之建于沱江,文运有裨,庀材鳩工,宏此杰构,是取士之路,即赖君以扩之,而育才之沅又得君以培之,然则君之有造于斯邑也,岂浅鲜哉。自时厥后,山水毓灵,蔚为人杰,吾知儒林文苑硕彦名卿必有接武起者,斯固君之志也,余亦有厚望焉。塔之制面阳而负阴,虚中而锐上,为级七,为方八,为门四,广六丈四尺,高七丈,经始于中秋,以嘉平月合尖,共计费金钱壹佰捌拾万。董事者为邑绅伍化蛟、王维馨、张嘉士。例得备书。光绪四年嘉平月(公元 1878年 12月)知江华县事泰和刘华邦记”。(戊寅即光绪三年,也就是 1877年,光绪四年即 1878年,中秋为八月,嘉平为十二月。)王君朗清,何许人也。朗清是其字,其名为王德榜,系江华瑶族向治县码市黄竹寨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生,兄弟间排列第八,乳名王八,后又誉称“八大人”,曾因军功历保花翎按察使,授职福建按察使,穿黄马褂,赏给锐勇巴团勇,赏授逵冲阿巴团鲁名号。战功显赫,时誉“中兴将帅”。晚年告老定居永州,有“八大人”公寓,原零陵医药公司即故址,出资创建了永州萍洲书院,出资铺修黄竹寨至广东清水的石板路,有益于州县。光绪十九年癸已即一八九三年病逝于永州,葬于原零陵县第六区游山岭。时自称愚弟的翁同龢、张之洞均作有挽王德榜墓碑联。
改革开放以来,东风吹来满眼春,1995年县委、县政府动议筹资又全面进行维修,于 1994年 12月 8日动工,1995年 4月 18日告竣,旧貌展尊颜。为资纪念,名垂永久,塔旁有时任江华瑶族自治县县长李宏作记的《维修凌云塔碑记》和《功德碑》,均为汉白玉上等石材刊刻竖立于塔前,上有双狮和二龙戏珠石雕,旁有对联为“施仁政建设豸山慰先人,积功德维修古塔荫子孙”,精美绝伦。《碑记》中称,维修凌云塔“为江华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兴旺发达的象征”、“振兴民族精神的仁德之举”。下山左折至豸山寺,寺前有清溪入沱,寺前清溪南有六角亭屹立,亭柱有石刻对联三副,其一联曰:“此亭与豸山沱水并永,斯阁为酒仙诗伯所居。 ”为原江华县县长嘉禾李惠元于民国二十四年所书。寺门有何绍基书的“豸山古寺”四个石刻大字。其岩壁远望细观可见岩浆渗透成形,似佛似仙。寺右,峭壁上有岩洞,称“仙人洞”,洞中曾有“别有洞天”题刻,传说是神仙下棋之所,亦为寺僧休闲之地。早在明万历四年即1576年,邑人就在豸山之南向的豸山岩内建有观音阁、玄帝宫,供奉观音菩萨和老祖,时又有称阁、宫为廻龙庵,到清朝又称观音阁、玄帝宫为豸山古寺或五层楼。期间,在道光九年县对豸山岩又进行了新修。至同治九年豸山岩处的寺、阁又明明白白地载人《江华县志》,《志》曰:“五层楼在豸山岩之腹。文昌阁即廻龙阁,在豸山岩之壁上,临流倚石,古木苍蔚,为邑胜地,咸丰间尽毁。吕祖阁,在豸山岩之侧,咸丰间毁于贼。观音阁,在豸山岩之半,雍正间重建,邑庠生谢景岁作记,咸丰间毁于贼。”由此可见当时的寺、阁之状,至今又已过二百一十五年,光绪十六年又对吕祖阁进行重修。斗转星移,建国以后,为保护和利用豸山古迹名胜,江华县委、县政府曾于 1984年至 1985年拨二十万元专款对豸山寺进行维修,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装饰粉刷一新,重塑观音菩萨等。在维修中,豸山古寺的山门下移为头门,另又新建二门,新刻一副对联于二门左右,上联为“万载豸山添秀色”,下联为“千秋古寺换新装”。寺左沿沱水新建龙形围墙,五层楼、文昌阁、吕祖阁等古建筑围为一体,道、儒、佛教,和谐相处一地,并始定豸山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后,在 1996年县文物管理所为豸山寺、凌云塔建立了文物档案,其秀山寺档案中载广秀山辖区8.4公顷,古建筑面积共 1116.3㎡,其中吕祖阁一栋三层 360㎡,文昌阁一栋 100㎡,观音阁五进二房一栋 360㎡ ,生活用房 11间 400㎡,亭二个,40㎡。”、“一九八五年十一月江华县三十周年县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回江华,到豸山、凌云塔观光。”从 1985年之后,其规模基本上无大变化,寺阁布局至今,其雕梁画栋、红墙瓦房与豸山凌云塔相映成胜,耀人眼目,美不胜收,其游人香客络绎不绝。
江华豸山碑刻奇。据不完全统计,豸山中有摩崖碑刻在三十方以上,其中明代的八方,清代的二十三方,均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文也美,其笔也秀,为历史之见证。现介绍一、二方石刻,或许有趣。一是明万历间邑教谕滕元庆始题豸山岩诗,摩崖于豸山之左壁,今苔藓漫石,字迹模糊,但仔细辨识,仍可认得:“巍然石壁立,一窍向中开。却是天工巧,何须人力培,闲云栖野鹤,曲径护苍苔。夜静无关锁,千峰伴月来。”再是清光绪三年《重修豸山古寺碑记》募修豸山古寺五层楼引中也十分有趣:“邑之下百步,豸山岩凌嶒耸峙,上则岩洞幽邃,下则潭水清萤。半壁间,旧有阁有楼今供仙佛也,亦备游观焉。仙为老祖,佛则观音,西风之剑若飘飘兮,明月当空,南海之航几泛泛乎,慈云满地。邑先达招僧住持,香火维虔恭,谓其渡尘,进以金丹济迷人于苦海,神最灵而迹最著也。且地属山水之胜,神仙栖亦人所慕也。俯仰眺望,山光水色,浦树沙禽,朝暮云海,春入风目,靡不献妍贡媚,效枝于几席之下。自咸丰壬子年毁于兵燹,向之所以怆然,烟荒而草蔓,数年间,从者来者恨兵火之无情,怅山灵之不偶而不咨嗟太息而不能已,而佛仙之依凭无所,在天之灵,吾不知其痛恨,雇当何如也,则是楼阁以供仙佛,美不达矣。修士唐仁德奈乎德力维持,邀集各公首事相商,命余倡首执薄各处募化,仰蒙千方善士、仁人君子解囊厥事,至今业已告竣,勒石芳名,永垂不朽。庶丹倾玉粒,水洒杨枝,仙佛之福佑固自在也。而游者之乐,其欢心亦可知矣。至岩为邑之门户,恍然当东西两河之冲,宜修之以培风水,亦未尝非阁邑之要务也。”
豸山寺内档案珍。在豸山寺藏经室中保存的经书和相关文字较多,以资查考,而其中有三件我意为最珍。一是江华木刻版的古本《金刚经》,其中的宗统编年佛记和释迦牟尼佛说法盛会图像、大金刚四菩萨的十二幅图像、经文行右的梁昭明太子的析正文、还有经文的天头地角的注文,均鲜为人知。而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金刚经•坛经》、《金刚经 •心经 •坛经》中也未见,惟江华版的《金刚经》中独载,在江华乃至全国似可算是珍贵文字。现抄录其中的宗统编年佛记文字介绍如下,也可知其妙:“慈航道人于过去庄严劫中,为正法明如来,于现在贤圣劫中,为观世音菩萨杨柳洒处,佛现云中,四大天王,风调雨顺,统领龙神,随风卫翊,韦驮菩萨,三洲感应,拥护佛法。释迦牟尼佛又称释迦文佛名悉达多,父净饭王,于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从摩耶夹人右胁生,生时放大光明,遍照十方,自然捧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即能言,颖慧夙成,不由师授,居王室十九年,出家修道十二年,说法度生四十九年,涅槃于穆王壬申二月十五日,住世七十九年。须菩提,生时府库尽空,父卜云即善且吉,故曰空生,亦名善现,又称吉祥尊者,十六弟子中解空第一。迦叶音室,华言饮光,以身光得名,弟子中行业第一,佛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心印密传,后嗣佛第一世祖。阿难,阿音遏,难去声,释迦堂弟,父解饭王,以佛成道日生,因名庆喜,弟子中多闻第一,嗣佛二世,右谨录康熙三十年僧纪荫进呈宗统编年佛记。”二是在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人物、革命烈士江华人李启汉小时在家乡江华县立高小读书时游豸山后写下的《豸山记》作文,其字不足二百,但文彩飞扬,堪为佳作。现认读如下:“豸山距江城里许,崛然屹立江边,形势壮丽,如獬豸状,因以名焉。石壁嶙峋,山峰耸直,下有寺,为豸山寺也。其旁有阁,为吕祖阁也。山巅有塔,高耸凌云,后有岳庙在焉,人烟杂处,车渡频仍。此山扼上游之淑气,启下游之奔波也。山势巍然,曲折可登,至于绝顶,游目可望数里之遥,见山林重叠,风帆上下,波浪趋奔,风景胜概,昕夕百变,皆为兹山所有。”三是有《江华豸山志》,二 0一二年成书。志书分悠久名胜、神话传说、今人诗文、民间记载等章节,计243页,约计 127篇、首,内有二百零二张照片插图,较具有豸山历史的查考价值,实为豸山的档案史料汇编。此《志》出书,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专项拨款七万,得益于县民宗局、县档案局的主持。
江华豸山吟诗多。除上已说到的以外,据不完全统计,古今诗词有 85首,其中今人诗词 59首,令人赞叹豸山之美,现略挑几首向大家介绍。一是老一辈江华曾作《乡魂》四言古体诗一首送他的侄女婿、原县老龄委主任李先运。诗曰:“萌渚苍苍,沱水泱泱。豸山塔巅,天河风光。巍巍重岭,七拱其间。瑶池光环,耀亮四方。井岗红旗,大地飘扬。战局巨变,征途漫长。山高路远,情怀故土。十八离家,八八思乡。”江华曾经说过:“一八离家,八八思乡’。十八岁离开家,八十八岁就想她了。你们讲我想不想家,家乡观念重啊。”,魂牵故里,不忘豸山。二是江华人张金声作的《卜算子 •沱江即景》也别有风味:“远山层层绿,二水抱城东。凌云塔下豸山寺,浓淡烟霭中,街衢贯纵横。拔地耸楼丛,人在画中勤耕织。时光火样红。”。江华豸山,邑人又有称回头山,“山形好似龙回首”,此句我一直记得,出自邑明经蒋志高诗,诗曰: “天造奇峰境最幽,晴光倒影漾江流。山形好似龙回头,石势真堪象作俦。才向小桥通仄径,忽开窟罅嵌层楼。两河到此岩横锁,胜景悠悠万古留。 ”。三是青年诗作者贾跃平的《登豸山(七律》)也十分有趣:“豸山宝塔耸云霄,古寺飞檐挂壁腰。俯视桥虹南北接,欣观玉带东西飘。苍松翠竹齐争秀,华夏红楼试比高。更有深山通铁豹,满园春色尽鲜娇。”
江华豸山神话传说多。如对宗教颇有研究的赵保华在二00六年九月整理编辑的《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寺庙简介》小册子中载:“相传古书《中国历代古观大全》记载,豸山古寺建于元朝中期,因佛教圣人达摩祖师在此麻拐岩洞内,面壁二年。居离邑县岩洞,北渡长江再也不见其踪 ”。癸未,云间庞天马有诗刻于豸山石壁:“峭壁临江沱,波浪日荡磨。如听长啸者,砥励结岩阿。”。又如原县文联副主席
彭式昆先生讲,传说在很久以前,豸山麻姑岩内住着一个美丽的麻姑仙女,与对河白象山勤劳的象郎相爱,但苦于一水之隔。白象山的白象虽然是一个天宫犯罪,打下凡尘的谪仙,但颇有法术。平时由于象郎的精心照料,白象非常感激,产生了报恩之情,于是白象每晚就把长长的鼻子伸向沱水,直接着麻姑岩,并在麻姑岩与白象山之间的河中喷出一道白雾,这样象郎即不为河水所阻,也不易被人发现,所以每晚两人都都能畅述幽情。后来麻姑岩建成了庵寺,象鼻子成了伸向麻姑岩低沉河底的岩石,白雾从此也没有了。我也曾听老人有另说,现豸山寺与白象山之间的河中,水清见底时隐隐约约可见一条石板路痕迹,河中另有浮石,传说是麻姑、象郎来往休闲的地方,如若不信,你可去河中看一看,或许有缘可见,笑谈而已。
我是江华人,我爱江华,我爱江华豸山。现学作诗一首以赞江华豸山:“江华豸山景悠悠,名胜迹奇万古秋。寺峙阁幽尘嚣远,两河活水可渡生。宝塔宫阁昌文运,凉亭六角留棠荫。天人和谐灵山景,相互相成耀瑶都。”
作者:韩开琪
一审:莫翠香 二审:陈冰 三审:郭辉
版权所有 江华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