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父纥,母颜征在。孔子一生艰辛,三岁丧父,十六七岁丧母,成孤。但孔子固穷安贫,“飯疏食,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最终学有大成,“六艺全通”。入仕也曾做过委吏、乘田小官,后曾以大司冦摄于相事,“文武之道,布于方策,政绩卓著。纵观孔子一生,在中国历史上主要做了二件大事,一是办学育人,二是晚年致力于档案史料的授求和编纂,相传孔子编纂的档案史料汇编《春秋》和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孝经》等因整理成册而流传后世。可以说孔夫子是我国古代的档案工作者先驱,其成效斐然,名扬中外。现据一些历史档案资料和民问传说略述如下,以颂圣贤启人文。
孔子博学集大成。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博学,《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中有载,其后的一些书著也有一些记叙,如一九八八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圣孔子》 中,在学而不厌的章节中又分列有不耻下问、好学深思、学海无涯、三十而立等分述,计24页之多。又如一九八四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子十日谈》中载:“……老子(即老聃)与孔子同时,而年岁略长于孔子,孔子曾向老子问礼,并以师礼对待老子。老子作过周王室的守藏史,用现代话说就是国家历史档案馆、图书馆馆长,后因周王室内乱而退隐,晚年著《老子》。〞孔子以老子为榜样,一生博学成就了他本人的大智大德直至“至圣先师”。 同时孔子在博学中还十分注意搜求前朝的档案典籍,以档证史。
一九八五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档案事业简史》中载: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两次周游列国,对各国典籍的进行收集和学习,向周王朝保管档案典籍的老聃求教,并且收集有鲁、周、宋、杞等故国的档案典籍。派弟子子夏等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文圣孔子》一书中也载孔丘利用各种机会,努力搜求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典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正是因为孔子对中国远古文明史的发掘和整理,中国古代文明才光焰四射,照耀寰宇。清同治庚午《江华县志》学校御制匾文、赞文较多,其中康熙二十五年御制《至圣先师赞并序》,全文达四百七十一字,文中称孔子为“行道的圣人”、“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孔子集大成,誉满神州。
孔子删《诗》称鼻祖。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删诗,诚集先王之旧。《诗》亦称《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语言文学艺术的鼻祖,名句众多。《诗经》为六经之一。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曾说:“故夫子之述六经,皆取先王典章。”典章就是指当时的档案史料。一九九七年吉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籍三百篇》提要中也载:“《诗经》亦称《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书,也是研究殷周社会最有价值的史料。旧传孔子删诗,现在看,孔子不仅做了选择编辑,而且还做了校正乐调的工作。《诗经》就内容体例来说分为风、雅、颂三类。二零零九北京出版社出题版的《诗经》精装本,其封面就明标“孔丘编修”。学习《诗经》,即可学文,又可学史,幸哉快哉!
孔子纂《书》开先河。《书》又称《尚书》、《书经》。《尚书》书名含上古书意,又有称《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件汇编,汇集了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至西周历朝历代的部分谈话纪录、演讲稿、命令和宣言等政治性文献。“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书》是研究我国古代史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是世界著名古老的文献之一。东汉班固修的《汉书》艺文志中也称:“《书》之所以起远矣,至孔子纂写焉。〞一九八六年岳麓书社出版的《三字经》中也载:“《书经》者,虞、夏、商、周四代之书也。典、漠、训、诰、誓、命,皆书篇名……昔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凡百篇,至秦梵诗书。”孟子曾赞曰:“序事,所以辩贤也〞,“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上述的编、纂、删、序、述之词均含有今称编纂之义。《尚书》又有称《壁经》,通计约二万五千七百字。
孔子修史启后人。孔子著《春秋》,《春秋》又称《春秋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用是记录和保存历史。现存的《春秋》史书是孔子依照鲁国档案史料重加整理删修的,开创我国利用档案史料重加整理删修的先例,此事在《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中可见。在宋王应麟撰的《三字经》中也可是其文字介绍:“孔子生于东周之末,伤王政之不行,痛诸侯之专恣,于是自己返鲁,作《春秋》以正王化。……孔子作《春秋》以寓王法,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词,因获麟而绝笔,故《春秋》又称《麟经》,通计一万八千字,亦宏篇也。”后之司马迁评价曰:“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记,别嫌疑,明是非,正犹豫……正道之大者也。“东晋《搜神记》中也見文字:“孔子修《春秋》,孝经即成,告于天,赤虹自天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子跪而受之,神也。”
近年来,江华瑶都在江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祭祀孔夫子的江华文庙重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其中令人惊喜的是文庙中二方古石刻匾额重新出土,二方石刻上的“道冠古今 德侔天地”八个大字仍历历在目,真是江华盛事中的幸事,也可告慰至圣先师孔夫子在天之灵,华夏儿女不会忘记。
作者:韩开琪
一审:莫翠香 二审:陈冰 三审:郭辉
版权所有 江华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