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原江华县,古冯乘县,历史悠久,誉为瑶都。据清同治《江华县志》中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南越,置苍梧等九郡,复置冯乘县,隶苍梧郡。”置与不置,其义不同,据此研究,也可理解为江华在复置冯乘县之前就已建县,或许就是称冯乘县,如果就以元鼎六年算起,江华县也有二千一百三十多年之历史了。历史悠久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南边陲,重岭复岗,河溪秀丽,人杰地灵,古迹名胜众多,文庙是其之一。江华文庙又称孔庙、孔子庙、学宫、学校,二0一三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一九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其源流,翻阅明万历《江华县志》可知其大概:“学校 旧志唐神龙元年创,在县东。宋崇宁元年迁在县北,建炎三年复移县治之东,绍定元年丁亥县令许洄重修,元未废之。洪武三年,知县杨守礼仍创,其中建大成殿,东西列以两庑,戟门外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东西二斋为崇志、曰建业。”其后又屡修屡建,至今也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可谓久矣。由于年代久远,如今的古文庙建筑已不同于前,但文庙一方方的古石刻却大部分幸存,粗略计算一下,在六十六方以上。礼门,义路门、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石刻浮雕仍是文庙特有景观。如亲临其景,莫不赞叹流连称奇。为弘扬瑶都江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特据所知所识,对古老的江华文庙的石刻,作一概述,并求教于知者。
上图:礼门和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上谕图
上图:义路门和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上谕图
礼门、义路门的石刻浮雕庄严肃穆。文庙座北朝南,左右开门为礼路门、礼门,为出入文庙之门户,均为大块长方形青石料彻就,平整牢靠。礼门在文庙右,有路直通现在的城内新街和原来的县衙门,今县二中。义路门在文庙左,出门下坡,曲曲弯弯,一条青石板路,过东门口到南门口外的正街,今是解放西路。义路门石门上刻有“二龙戏珠”浮雕图像,珠为龙珠,龙所吞吐, 寓意天下太平,年年吉祥。其门左红墙嵌上谕“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大字楷书石碑,礼门石门楣上刻有“双凤朝阳”浮雕图像,凤即凤凰,传说中为百鸟之王,阳即太阳,其意象征完美和谐,吉祥光明。其门右红墙也嵌上谕“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大字楷书石碑,庄严肃穆。左龙右凤,圣貌也。
泮池、泮桥的石刻浮雕志凝高远。过去,古代文庙南面的水池曰泮池,语出《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又名泮水,有寓称学海,学海无涯。旧时科举时代,生员入学称入泮,就与泮池、泮水相关。泮桥是横跨泮池南北的三孔石拱桥,又称状元桥,传为考中状元者才有资格过泮桥,又称登瀛桥,取意于唐太宗李世民选杜日晦等十八学士入文学馆,时又称“十八学士登瀛洲”,为吉言命桥名。古人曰:“泮池如月,虹桥飞架,白玉雕杆,别透玲珑。”江华文庙的泮池、泮桥虽无白玉的雕杆,但泮桥两边的青石栏杆石刻浮雕也十分入味,八仙过海志于学,忠孝仁义从娃起。栏杆即护栏。东面的护栏的浮雕有三方,一方为“铁拐李持拐杖战鲤鱼精,吕洞宾持火龙纯阳剑战螃蟹精”,一方为“小罗仁战八宝铜人救罗通”,一方是“兰采和持玉板战鲶鱼精、钟离权持宝扇战蛇精”。西边护栏的浮雕也有三,一方为“韩湘子背洞萧、持宝剑战蚌壳精、何仙姑持荷花战乌龟精”,一方为“家教学礼”图,二孩童向坐着的父母行跪拜礼,一方为“张果老持渔鼓战螺丝精、曹国舅持拂尘战虾子精”。上述石刻洋雕均精雕细刻,动静相宜,形态逼真,可激发人们“人看从小,马看脚爪”的为学志气和“子不学,父之过”的为人父母之道。
棂星门的石刻浮雕别具一格。如有幸光临江华文庙,览泮池,过泮桥,北向前行十余步,棂星门就在面前,稳稳而立。按礼应是文庙的第一道门,为三门四柱冲天柱式的青石牌坊,高七米许,宽约十余步,八面石鼓相护其柱身,下有石座,全都卯榫,全无沙浆,更无水泥,门前为石台阶九,独具匠心。据老一辈传说和一些文字记载,文庙里的棂星门还有点神气。棂星即灵星,又曰天田星,是天上“二十八宿”之“龙宿”的左角,角是天门,门列窗棂,故称门为棂星门。古代皇帝祭天,要先祭棂星门,前人又有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或文曲星、魁星。“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又有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之传说。以棂星门命名文庙门,象征着孔子可以与天上的棂星相比,祭孔如尊天,也意味着天下的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之门下。既然文庙门以棂星门名之,其棂星门上的石刻图像也当别出心裁,似有高人指点。
先从棂星门中门说起,从下往上观。一层为“二龙戏珠”浮雕,活灵活现;二层为“棂星门”楷书大字门名,端正整齐;三层为“双狮滚绣球”浮雕,金钱飞舞;四层为石窗棂三;五层为“凤尾羽纹”石刻,上承大绣球石雕一颗。其中门旁两长石柱顶为二尊狮立体坐像,坐北朝南、昂首挺胸,气势昂扬。狮通师、太师、少师,也是护法兽,吉庆兽。棂星门中门之左的旁门,从下往上看,石刻石雕也属不凡。其一为“双虎啸山林”浮雕,虎虎生威;其二为楷书大字“腾蛟”二字石刻,笔力雄厚;其三为“牛乳小牛、鹿”浮雕,哺育之恩,俸禄之意;其四为石窗棂二,其上为“凤尾羽纹”石刻,寓凤,其左旁长石柱顶为一尊鹿立体坐像,神采自然。棂星门中门之右的旁门亦有石刻浮雕,其寓意也深远。从下而上细看,有“蜂、猴、猴面鹰、鹿”浮雕,寓拜相封候、古祥富裕。有“起凤”二个楷书大字石刻,正正方方;有“双鹿”浮雕,寓路路顺利;有石窗棂二;有凤尾羽纹石刻,其右旁长石柱顶上也为一尊鹿立体坐像,如左旁门鹿样,两两相衬。别具一格的棂星门石刻石雕让人刮目相看。
大成门前的文字碑刻重金难得。大成门是经棂星门至大成殿最后一道门,因形如古代兵器戟,故有称戟门。大成二字出于《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大成殿旧制三门,平时出入两腋,重大庆典才开启中门。门前为石台阶九,其旁有二石鼓竖立,貌似当年。更可喜的是大前门前仍留下八方残缺不等的石刻碑,其中有《芳名碑》 《乐捐碑》 《入籍碑记》 《新建文庙碑记》 《仪碑记》。《仪碑记》有下平栎、锦岗团、斗光团、涛圩团、李学远、李长江等地域名和人名。《新建文庙牌记》碑文较为完整,粗算在五百字左右,系进士出身湖南永州府江华县知县加三级记录五次姚雄飞撰,有历史查考价值,如文中载:“自乙酉六月经始,丙戌六月蒇事、凡正殿、两庑、戟门、甬道、红墙、泮池、棂星门、崇圣祠、梓材丹雘、碔瑌犀阶,其一一就绪、庙貌新焉。”
大成殿前石墀护栏和护栏下的石墙石刻浮雕仍引人注目。大成殿是文庙的正殿,是供奉和祭祀孔夫子的地方。据清同治《江华县志》中载:“正殿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正中南向,木主高二尺八寸七分,濶四寸,厚七分,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硃地金书。”如今大成殿已不复存在,但大成殿的遗址还在,青石的地面,青石的月台,青石的台墀还在,上月台要上迈九级石台阶,分列两旁,中为“蟠龙”石刻浮雕像,龙头抬起朝南,龙身盘曲升降,四方云纹满布,活灵活现。蟠龙浮雕之东面护栏,也是其左,顺石台阶护栏有“双鹿”石刻浮雕,神形俱全,其护栏背面为“双麒麟吐书”和凤凰石刻浮雕,也神形完好无缺。蟠龙浮雕之西面,也是其右,顺石台阶护栏有“双麒麟吐书”石刻浮雕。其背面有“双猪”石刻浮雕和凤凰石刻浮雕,基本完好。鹿谐音禄,蹄谐音题,猪谐音朱,寓金榜题名。说到麒麟,此处石雕图像最多。究其原因,是否是与孔子的传说有关。相传孔子出生之时,有麒麟降于庭中,口吐玉书,说孔子是王侯之种,但却生不逢时。后来明代《孔子圣迹图》还把此说刻于石上,以此象征文运昌盛,天下太平。在曲阜还有“龙生虎养鹰打扇”之俗说,说的也是指孔子,圣人出则黄河清矣。现从大成殿、月台前护栏和护栏下的石墙脚之东头,也就是左边说起,从东往西,一路全是一方方的石刻浮雕砌就。细细辩认起来,有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笋”“王祥卧冰求鲤”青石浮雕,有“魁星点斗”“济公悬葫”“杨香打虎救母”石刻浮雕和凤形纹、竹形纹石框柱;有“扶余国王张仲坚代番邦高建庄王向唐王李世民进呈降表”“拜月记故事中王夫人认义女”“空城计”的石刻浮雕和芙蓉花纹、梅花纹的石框柱;有“走马上任”“高中状元打马游街”“龙”“凤”石刻浮雕和凤形纹、竹形纹的石框柱,让人目不暇接。步往西移,至护栏和护栏下石墙的西头,即蟠龙之右边,一方方的石刻也令人赞叹。从西往东观,有“姜太公钓鱼”“官府劝农、农夫春耕”“男将战女将”石刻浮雕和竹形纹石框柱,其中男将可能是程咬金,女将却不知是谁,当是个谜;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水淹金山寺”石刻浮雕和莲花形纹石框柱;有“文王访贤”“樊梨花大破金光阵”“丹凤朝阳”石刻浮雕和凤形纹石框柱,均美轮美焕,妙不可言。
上图:樊梨花大破金光阵
毛主席早在一九三八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说到:“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江华文庙石刻浮雕就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存之不易,失不再生,“木本水源不可忘”,无价之宝。今年江华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江华文庙的修缮和保护,瑶都盛事。邑人亦义不容辞,保存历史,保存文脉,让古老的文庙石刻浮雕世代相传,熠熠生辉。
作者:李诗璇 韩开琪
一审:莫翠香 二审:陈冰 三审:郭辉
版权所有 江华县数字文化馆 Copyright 2020